企业绩效激励制度改革中的误区

2025-02-05 11:09 老黄牛


绩效激励制度是企业最基础的管理制度之一,遇到问题从绩效激励制度改革着手是很多管理者的选择,然而,由于管理者在绩效激励制度认识上存在着大量误区,导致很多企业的绩效激励制度改革,劳民伤财,因此,认识到企业绩效激励制度改革中存在的误区,对提高企业绩效激励制度改革的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误区一、迷信KPI考核激励方式。
KPI考核激励方式是指依据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值的达成情况对员工实施激励的方式。比如:依据车间产值目标值的达成情况对车间主任进行激励,依据团队销售金额目标值的达成情况对销售部经理进行激励。由于KPI考核激励方式使得激励工作操作简单,所以很快在企业中普及开来,甚至被很多企业管理者迷信,不考虑适不适合职位特点、有没有效,强行在企业内各个职位推行KPI考核激励方式。
青牛咨询旗下牛人绩效激励咨询通过长期的深入研究与咨询实践发现,企业内每个职位都有其特定的职能与职责特点,有的职位的职能与职责比较单一,采用KPI进行考核时,容易覆盖职责履行情况,有的职位的职能与职责比较多样,采用KPI进行考核时,很难覆盖所有职责履行情况,此时,如果企业强行实施KPI考核激励方式,即会造成收集绩效数据的成本过高,也会导致有些职责因得不到绩效激励而被忽视。总之,企业需要依据职位特点选择激励方式,而不能迷信KPI考核激励方式是万能药。

误区二、轻视领导行为激励方式。
领导行为激励方式是指管理者采用关注、提问、倾听、引导、教育、鼓励、赞美、批评等领导行为对下属员工实施激励的方式。比如:企业老板提问与倾听销售部经理培养下属的计划,鼓励销售部经理勇于尝试新的销售策略等等。由于领导行为激励方式对管理者的领导知识技能与管理时间的投入要求较高,所以很难在企业中普及开来,甚至被很多企业老板反感,觉得太麻烦、太费尽了,远不如KPI考核激励方式,省时省力。
青牛咨询旗下牛人绩效激励咨询通过长期的深入研究与咨询实践发现,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对下属的影响巨大,特别是没有经过领导行为训练的管理者,普遍会展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造成上下之间关系冷漠、甚至不信任、紧张、冲突、对抗。

误区三、迷信激励的作用。
无论KPI绩效激励方式还是领导行为激励方式,其都属于激励的范畴,而激励只是管理的一个环节。然而,青牛咨询旗下牛人绩效激励咨询研究发现,由于很多企业管理者缺乏系统性管理理论,很难准确认识激励在管理中的位置和作用,导致管理者往往倾向于把各种业务问题都归结为员工的激励问题,迷信激励的作用。
青牛咨询旗下牛人绩效激励咨询研究发现,激励的作用在于调节员工的注意力,通过与计划、准备、资源支持、员工培养、员工招聘等其它管理环节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因此,迷信激励的作用是一种误区。

误区四、迷信绩效管理的作用。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公司层绩效目标,比如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并将公司层绩效目标转化为部门层绩效目标以及员工绩效目标, 然后,通过员工绩效目标激励来推动公司层绩效目标达成的系统性方法,它是KPI绩效激励方式的一种延伸。然而,青牛咨询旗下牛人绩效激励咨询研究发现,公司业绩的实现,是公司这个复杂的商业社会活动系统有效运营、适应公司内外环境变化的一种结果,当公司的产品能够吸引客户购买,客户能够从产品使用中获得满意,公司拥有满意的员工,员工能够有效协作交付让客户满意的产品时,公司赚钱是自然而然的。因此,管理者迷信绩效管理是难以起到改善公司业绩的作用的。

综上,青牛咨询旗下牛人绩效咨询,列举了企业绩效激励制度改革中的四种误区,迷信KPI考核激励方式、轻视领导行为激励方式、迷信激励的作用、迷信绩效管理的作用等,牛人绩效激励咨询,更擅长助力企业改善绩效激励。